地方乡村振兴发展_了解乡村振兴_白玛扎西
过去一年,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扎实落在行动上,西藏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教育、医保社保综合保障等措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有效衔接——从根本上消除返贫风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村里成立合作社,我们把土地都交给合作社管理了,合作社提供机械化耕、种、收一条龙服务,这样,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多挣点钱.
在重点对象监测帮扶上出实招!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抓住识别、有效帮扶、风险消除“三个关键”,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分析研判、协调处置“三项机制”,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做到早预警、早识别、早监测、早帮扶、早消除风险,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帮扶、动态清零。在特殊群体兜底保障上下实功!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及时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增强自我发展致富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切实落实兜底保障政策。
地方乡村振兴发展
86亿元,建成配套产业2300个,实现2万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9万人外出务工,全部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搬迁群众医保参保率、医疗服务签约率均达999%。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有超过39%的原建档立卡户享受过各级产业帮扶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需要完成的“时代答卷”!立足新时代,面对乡村振兴这一张“考卷”,西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特色”为引擎助推乡村发展,答好乡村振兴的特色答卷!
推进乡村振兴,保护特色生态资源!西藏自治区以独有的生态环境为特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生态新乡村。从以前靠天放牧、逐水草而居,到如今以合作社为载体进行规模化养殖的那曲市申扎县农牧民,因为有了统一管理,牲畜出栏率提高,草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实现了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从当年河谷里全是沙土,几乎看不到绿色,到如今的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人工沙棘种植面积达50.
产业就业强振兴!围绕“四地一通道”,加快发展种养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监管,实施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085元!其中,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318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6%,同比增长31%;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0!4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608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0.33%,同比增长16%!全区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就业的农牧民群众达6万人次,人均收入4300余元!
